查看原文
其他

说说存在 ‖ 胡塞尔的直观与海德格尔的跑偏

2015-08-10 无处不哲学


与时代的独立思想者同行

微信号ID:zhexue365


  胡塞尔曾经把存在规定为在全适性中被感知到的东西。这特别容易理解,所谓全适性,就是指意向对象的充实和确证。一个例子:我寻找着我的笔,当我找到的那一刻,我就感知到了存在,因为意向之笔变成了实在之笔。需注意:存在之感不是静态的,而是随着充实的增加而增加,也可能被进一步的经验否定。你在远处看见你的笔,待你走近一些,你越来越确定那是你的笔,存在感也随之增加了;但待你走得很近,你发现搞错了,那只不过是摆在桌上的黑色木条。从而,之前的存在感——笔的实在感被否定,而换之以木条的实在感。


  如此,存在其实是一种信仰,即:相信某某东西是真实的、实在的(real)。就在这个意义上,存在与真理变成了一个东西。存在感,就是真理感。因为真理也不是别的,就是意指对象的直观充实。如果严格按照胡塞尔的思路,我们发现,真理和存在其实就是在命题转化为事态的过程中可以被消去的东西。未获得真理之前是这样的:张三说“雪是白的”;获得真理之后,命题变成了事态:雪是白的。真理和存在的达成,便是“张三说”以及双引号的消去。胡塞尔的真理理论和塔斯基的真理理论其实是同源的。


  胡塞尔《逻辑研究》中最核心的突破是对“直观”的突破:不仅可以有个体直观,而且还能有本质直观和范畴直观。直观可谓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原则,因为所谓的充实,就是直观。说胡塞尔的哲学是彻底的经验论,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。因为现象学之证据的唯一要求,就是直观:一切直观之物都是现象学的合理证据;反之,一切不是直观的东西都不是现象学的证据,必须剔除在现象学范围之外。


  范畴直观给了海德格尔很好的刺激,因为海德格尔自以为通过范畴直观,他苦苦追问的“存在”总算可以现身了。还是举个例子:钢笔是黑颜色的。对钢笔的直观是个体直观,对黑颜色的直观也是个体直观,但对钢笔之黑颜色的直观却是范畴直观。因为钢笔之黑色涉及到了个体之间的关系,换句话说,涉及到了句法:钢笔“是”黑颜色的。海德格尔认为,在这样的范畴直观中,我们其实直观到了关系,也即作为系词的“是”。从而,也直观到了系词意义上的存在。这里需要注意:西方世界中作为系词的“是”与“存在”是同一个词:being/das Sein。还需要注意:现象学意义上的范畴,其实就是引入了句法的事态。范畴直观,不仅是说直观到了系词和句法本身,而是直观到了包含着句法和关系的事态。


  若海德格尔严格按照胡塞尔的思路,那么,他所谓的存在就很好搞懂。无非,把个体的充实和确证换成了对事态和关系的充实和确证。存在,依然是种信仰和设定。但海德格尔就是在这里跑偏的。且偏得合情合理,偏得深刻。


  他把关系意义上的存在,也即命题意义上的存在理解为“揭示”(Entdecken)。这确是合乎事理的,对个体进行连接,道清关系,不就是“揭示”、厘清了个体之真理嘛。之所以说这个理解深刻,是因为存在从此被动词化了。原本是对作为事态的结果的感知,如今则变成了揭示着的过程本身。我们还得小心体会这个偏差。


  胡塞尔原来关注的是意向主体和意向对象之间的指涉和充实关系。说实在的,主体和对象的关系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。而经海德格尔引入“揭示”后,关注的核心变成了关联着揭示的无蔽和遮蔽:揭示之前便是遮蔽,揭示之后自然就是无蔽。而揭示本身,则就是“去蔽”(Entbergen)。这便是海德格尔沿用一生的真理概念:去蔽和揭示。


  但海德格尔并不停留于此。海德格尔之所以为海德格尔,在于他追问了以下别人压根儿想不到要追问的问题:去蔽是如何可能的?或者说,真理是如何可能的?这才是海德格尔特别是其后期的核心课题。简单来说,去蔽之所以可能,是因为“敞开性”(openness)。敞开性处在什么位置?我准备用海德格尔著名的森林之喻来回答:一片森林,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其隐隐绰绰的内部,不仅是因为光线的照射,而是首先因为森林事先有了林中空地也即敞开之地,若无此敞开之地,光线是无论如何都进不来的。故而,真理便是有前提的,其前提便是敞开性。只有有了敞开性,才能去蔽。



哲人哲语

一开始,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。——胡塞尔

回复输入“000”至“055”或“aa”等编号均可查阅相应精彩文章。

000 精彩内容回顾

aa 哲学资料下载

055 良心拒绝和公民不服从

054 乌合之众:群体癫狂的四大基本特征

053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?

052 生活的悲剧感

051 西方哲学中的being,到底是“在”还是“是”?

050 八大未解哲学问题

049 从灵魂不朽到向死而生│柏拉图与海德格尔生死观之比较

048 一个黄色谜语的哲学解读

047 必读:马尔萨斯陷阱、萨尔缪森寓言和中国内需之殇

046 古代哲学拯救了我的生活│一位抑郁症患者的经历

045 哲学家的“心理问题”心理学家能治吗?

044 邓晓芒:哲学与生命

043 中国哲学家表述的方式——言有尽而意无穷

042 充满血腥的哲学

025 中西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影响

017 一个后结构主义者眼中的尼采

016 师徒之间:罗素和维特根斯坦

009 终于知道哲学家是怎么疯的了——最著名的10个哲学实验

005 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│哲学家眼中的另一个世界

001 罗素:论中国人的性格


■ 文章编辑:无处不哲学。文稿版权属原作者所有。

■ 聆听不同声音,保持独立思考之精神。

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:微信号“无处不哲学”ID:zhexue365

←您的每一次转发→

☆都会多一分思考的力量☆

人充满劳绩

但还诗意地

安居在大地

无处不哲学
微信号:zhexue365
分享到朋友圈丨点右上角···分享
长按二维码关注丨分享更多哲学思想


点击↓阅读原文”可查询更多阅读排行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